望你的天真可以永久。




推薦。 //@linsantu:你没有分清罗尔斯特指的"公共理性"和广义的"公共推理"(或"公共政治讨论")吧。罗尔斯当然不反对在公共政治讨论中引入整全义理,他只是不认为这些可被称为"公共理性"而已。我在本文第二节最后两段中也谈到了这点:公共政治讨论除"公共理性"外还可有"忖度"等手段作为补充。

我分享了@linsantu 的文章 Rawls and Religion专从罗尔斯的公共理性观念入手,因此你的这篇文章恐怕需要修改了。我尚未看完全文,就目前的印象来说,我觉得,如若把罗尔斯的重叠共识概念考虑进来,那么似乎可以说,罗尔斯实际上支持在公共推理中使用双重论据:教义的和世俗的。



//@linsantu:政见的速度好快[偷笑]

【韦伯错了吗?——来自发展经济学的证据】我们可以把马克斯・韦伯留下的大部头扫进垃圾箱了吗?其实,经济学家们正更加热烈地拥抱韦伯,他的著作已经成了经济学家们在讨论文化与人类行为关系时的基本参照系和出发点。 #研究速览#




是誰,在暮色裡,燃起一盞燈?




原典夜讀《正義論》。一字一句解讀原典,然後討論,多年下來,始終覺得這是很好的讀書方法。很慢,但學生真的能有較好的理解,而且能培養學生讀書的耐心和信心。




謝謝各位分享。說實在話,我是很珍惜微博這個公共平台的。沒有微博,我就沒法將我的很多文章放上來供大家參考批評。即如當下這樣的討論,便很難得,教人有天涯若比鄰之感。在這個年代,認真閱讀和理性討論,都變得有點稀缺了。但我想,這樣的堅持是值得的,至少這是一種自我期許的生活態度吧。

和兩年前比較,今天的微博似乎已失去了公共討論平台的角色。微信雖然極為流行,但在公共性和思想交流上,似乎和微博有根本的不同。那麼,出路何在?求教大家。



和兩年前比較,今天的微博似乎已失去了公共討論平台的角色。微信雖然極為流行,但在公共性和思想交流上,似乎和微博有根本的不同。那麼,出路何在?求教大家。



用「道德自我的完整性」去論證民主參與的價值,是我近半年來一個頗深的體會。供有興趣的朋友參考。

「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一整体,而我们的生活由不同领域组成。如果我们要实现自我,则必须在不同领域通过自由选择去实现人的自主性。如果我们在政治领域被剥夺参与的权利,也即意味着我们的道德自我是不完整的,因为我们无法通过民主实践去完善和实现人作为自由人的主体性。」《个人自主与民主实践》




「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一整体,而我们的生活由不同领域组成。如果我们要实现自我,则必须在不同领域通过自由选择去实现人的自主性。如果我们在政治领域被剥夺参与的权利,也即意味着我们的道德自我是不完整的,因为我们无法通过民主实践去完善和实现人作为自由人的主体性。」《个人自主与民主实践》




有朋友告知,網上有一個和我的名字及個人資料一模一樣的微信公眾號。謹在此鄭重聲明:我從來沒有開設微信公眾號。該公眾號為他人冒用,請各位明察。謝謝。



滚动到底部翻页
下一页

回到首页返回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