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记录中国人的情感春秋。1988年,张艺谋凭借其独立执导的第一部影片《红高粱》为中国电影人捧回了首个柏林电影节金熊奖。那一天,首次出国的张艺谋彻夜未眠:“当时感到整个中国都在扬眉吐气地往起站!” 今晚@鹦鹉史航@主持人晓婷@DJ羚瑞 和你一起重温“我们家乡那块高粱地发生的神奇事儿”。












那些年,记录中国人的情感春秋。陈强、陈佩斯这对组合,是中国电影难得一见的父子黄金搭档。从上世纪80年代起,二人推出“天生我材必有用”系列喜剧,生活中的父子戏中同为爷俩儿。那令人忍俊不禁的情节、两人富有张力的表演,处处都渗透出十分接地气的陈氏幽默。@宋子文的茶书馆 @主持人晓婷 @DJ羚瑞












那些年,记录中国人的情感春秋。《芙蓉镇》,无论对于导演谢晋,演员姜文、刘晓庆,还是对于整个中国电影,都值得书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它是谢晋“反思三部曲”的代表作,是谢式“哀而不怒”的经典表达,而那句经典台词“活着,像牲口一样活下去” 则狠狠地刺中了一代人的痛点。@主持人晓婷 @DJ羚瑞












那些年,记录中国人的情感春秋。1985年的《黄土地》,陈凯歌导演、张艺谋摄影,斩获了一系列国内外奖项,被认为是“第五代导演”的扛鼎之作。张艺谋曾说,那种人和土地的关系,那种对土地所阐述的情感,也许,今天再拍不出来。@主持人晓婷 @DJ羚瑞












那些年,记录中国人的情感春秋。1984年,有两部改编自同名小说的电影被谢晋和吴天明搬上荧屏,一部《高山下的花环》,一部《人生》,两者几乎“瓜分”了次年大众电影百花奖的所有奖项。你还记得善良却被辜负的巧珍吗?还记得雷军长不徇私情的高声利喝吗?@宋子文的茶书馆 @主持人晓婷 @DJ羚瑞












那些年,记录中国人的情感春秋。生于辽宁的香港导演李翰祥,一辈子有着极深的故土情节,且酷爱清史。经研读史料、几易剧本,他终于一口气连拍下《火烧圆明园》与《垂帘听政》两部清宫戏,1983年一经上映,便赢得热烈反响。今晚@宋子文的茶书馆 @主持人晓婷 @DJ羚瑞 和你一起回忆1983年的国产电影。












那些年,记录中国人的情感春秋。1982年,谢添导演把老舍先生的《茶馆》第一次搬上了电影屏幕,并一举摘得第三届金鸡奖特别奖。它被认为是谢导创作生涯中的巅峰之作,也是于是之、蓝天野等老艺术家集体雕琢的精品,演员的举手投足、台词里的一嗔一怒......皆耐人寻味。@鹦鹉史航 @主持人晓婷 @DJ羚瑞












那些年,记录中国人的情感春秋。1982年《少林寺》上映,在1毛钱票价的时代创下1亿6千万的票房奇迹。首次“触电”的李连杰,也凭此片从武术冠军一举成为家喻户晓的大明星。一部电影,让无数青年打算奔赴少林寺修习金钟罩、铁布衫,当年的你,是否也曾有此冲动?今晚嘉宾@鹦鹉史航 @主持人晓婷 @DJ羚瑞












滚动到底部翻页
上一页下一页

回到首页返回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