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记录中国人的情感春秋。1872年首批留美幼童启程。《申报》特做报道,并言“望而知为他时经纬之才”,文章满含对幼童们的深切期盼。然而如今回望,当年起航时,这些平均年龄12岁的孩子,首先面对的是离家的愁绪以及对未知的恐惧与好奇。今晚继续讲述晚清留美幼童的故事。@主持人晓婷 @DJ羚瑞









那些年,记录中国人的情感春秋。80年代,人们下馆子有了更多的选择,一批个体餐馆纷纷开门营业。也是在80年代,国内酒店开始与国际接轨引入星级标准,一时间五星级饭店服务生成了令人艳羡的好职业。当年的你,身边可有朋友开起了小饭馆?你是否也因不菲的价格对星级酒店望而却步?@主持人晓婷 @DJ羚瑞












那些年,记录中国人的情感春秋。1987年的一天,北京前门出现一家新奇的餐厅,招牌上是位穿着西装、满头白发、蓄着山羊胡子的老头。后来人们才知道,这位老头是美国的山德士上校,这家餐厅叫肯德基。自此快餐风潮席卷全国。现在看来再寻常不过的汉堡,在当年却是奢侈的代名词。@主持人晓婷 @DJ羚瑞









那些年,记录中国人的情感春秋。1980年代,那些久违了的早点摊儿重新冒了出来。老北京的豆腐脑、西安的胡辣汤、上海的生煎包...人们忙碌的一天多是从那浓郁的地方美味开始的。还记得那时吃顿早点花几块钱吗?你记忆中的豆腐脑是甜的还是咸的?@主持人晓婷 @DJ羚瑞












那些年,记录中国人的情感春秋。80年代,评价什么食物是奢侈的,有一个标准——生病时才能吃上。在那个年代,麦乳精绝对算得上是高端补品。许多人抿嘴回忆,有两种吃法最为难忘:干着吃和偷着吃。今晚,@主持人晓婷 @DJ羚瑞 和您一起回味八十年代舌尖上的奢侈品。












滚动到底部翻页
上一页下一页

回到首页返回顶端